家政服务是指将部分家庭事务交由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团队打理或承担的服务,这一服务将家庭事务进行社会化与职业化。按照服务范围划分,家政服务项目可分为家庭清洁服务、月嫂服务、育儿服务、母乳哺育服务、老人看护服务、烹饪服务、管家服务、家庭教育服务等。按照服务类型划分,家政服务项目可分为钟点工服务、单次服务、住家家政服务、非住家家政服务等。
家庭清洁服务、月嫂服务、育儿服务、母乳哺育服务、老人看护服务、烹饪服务、管家服务、家庭教育服务等
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行业营业收入为5037.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2019年,我国家政服务行业营业收入为**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新经营模式出现:以“互联网+”和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经营模式近五年来不断涌现,不断促进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在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动下,养老看护和母婴护理等家政服务行业还将保持迅速增加态势。
(2)服务多元化、专业化:传统家政服务只是为家庭提供简单的服务,如保姆、钟点工等。但伴随着居民对家政服务内容和质量发展要求的逐步的提升,家政服务正朝着更为个性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今,家政服务已逐步构建起集家政服务、职业培训、心理咨询、健康保健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服务对象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青壮年人和优抚对象等各类群体,服务内容涉及20多个领域200多项服务。
(3)家政服务O2O平台应用发展:自2013年以来,e家洁、云家政、阿姨帮、阿姨来了、小马管家等众多家政O2O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不断涌现。2014年以来,BAT、京东、58同城、大众点评、美团等互联网领军企业也纷纷布局包括家政服务在内的上门服务业务,家政服务O2O平台市场规模迅速增加,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4)与别的行业融合发展:家政服务是一项高频消费,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家政服务业具有贴近消费者、受众广泛、熟悉家庭特殊需求的特点,因而家政服务业在产业链的延伸、与别的行业融合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不少家政服务企业越来越注重与住宿、美容美发、养老等其他居民生活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1)市场供需失衡:我国家政服务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市场规模快速地增长。在此情况下,行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家政服务人员。但由于我国家政服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较低,社会经济发展为家政从业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职业选择,家政服务相关职位的吸引力降低,造成市场供需失衡及服务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或将使得家政服务市场需求下降。以月嫂为例:一线元/月,即使是二三线元/月以上。
(1)需求增多:近年来,我国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一直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支付能力和购买能力慢慢地加强、全面二胎政策开放、人口老龄化三个方面。
我国居民支付能力和购买能力慢慢地加强:近些年,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居民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逐步向追求高品质生活层面转移。而家政服务能帮助居民把家庭的许多职能转移到社会,极大的改善生活质量,因而其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全面二胎政策开放:2016年二胎政策全方面实施,我国迎来第四次婴儿潮。这一时期的新生儿父母多为80后、90后,文化层次相比来说较高,对孕妇、婴儿护理的要求,已开始由简单的物质供应、传统的生理呵护,转向更关注心理的调适、心灵沟通及科学育儿文化的熏陶,需要多功能、多样化的产品,高品质的服务和专业指导。因此,月嫂、育婴师、早教师和营养师等职业慢慢的受到热捧。
人口老龄化: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接近1亿人,无子女和失独老人数量的持续不断的增加,为老龄家政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2)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具体体现在指导家政服务网络建设、推动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品质、推进新业态发展等方面。如2011年12月,商务部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为居民和公司可以提供优质与便捷的服务;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规定每年至少培训20万家庭服务人员;提升整体人员素质与服务质量,引导家政服务行业发展,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家庭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中提出推广规范经营、特色发展的有名的公司品牌经营模式,支持行业内知名品牌建设,积极地推进O2O服务新业态,提升家政服务效率。
首次为家庭服务业设立阶段性目标,设立2015年目标为建立并完善家庭服务业政策与监督管理体系,力求供需基本平衡,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保障服务人员基本权益,指出了中国家政服务行业的主体问题与发展方向。
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为居民和公司可以提供优质与便捷的服务;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规定每年至少培训20万家庭服务人员;提升整体人员素质与服务质量,引导家政服务行业发展,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
关注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鼓励相关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扩大人才教育培训,实现服务人员供应的常态化,保障家政服务价格稳定,提升家政服务质量
推广规范经营、特色发展的有名的公司品牌经营模式,支持行业内知名品牌建设,积极地推进O2O服务新业态,提升家政服务效率
(1)当前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的监督政策主要围绕企业经营、职工培训和服务的品质对市场进行规范,还未设立专门的家政服务主管部门,行业标准与服务质量欠缺评估体系,对企业的管理缺乏合理的管理办法。目前,家政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在《劳动合同法》覆盖范围以内,雇佣合同出现纠纷时无法凭借有效法律文件进行维权。法律和法规的缺失导致市场规模的低质量增长,行业内乱象丛生。
2012年12月,商务部在《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服务机企业在经营中不得出现的行为。包括:以低于成本价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不按合同提供服务、发布虚假广告、利用家庭服务强行向消费者推销商品、拖欠服务人员工资等,规范了家庭服务机构的经营,促进家庭服务行业发展,保障从业人员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5年7月,国家标准委在《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的品质规范》中对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与服务人员进行明确规定,将相关服务从一星级到金牌级分为六级,详细规定了每一等级所必备的技能,使得家政服务更加透明与规范,保障消费者权益。
首次为家庭服务业设立阶段性目标,设立2015年目标为建立并完善家庭服务业政策与监督管理体系,力求供需基本平衡,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保障服务人员基本权益,指出了中国家政服务行业的主体问题与发展方向。
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为居民和公司可以提供优质与便捷的服务;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规定每年至少培训20万家庭服务人员;提升整体人员素质与服务质量,引导家政服务行业发展,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
关注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鼓励相关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扩大人才教育培训,实现服务人员供应的常态化,保障家政服务价格稳定,提升家政服务质量
推广规范经营、特色发展的有名的公司品牌经营模式,支持行业内知名品牌建设,积极地推进O2O服务新业态,提升家政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