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在荷兰举行的国际人工智能种菜大赛上力压英特尔,捧回一个大奖,打响了国内AI农业的第一枪。
腾讯的首个AI农业种植产品是黄瓜,和传统种植相比,AI种黄瓜最大的不同是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基本上没有人工操作。比如浇水,通风、光照、施肥和打顶这些工作,都是由AIAI自动进行判断和决策,再驱动“机器人”设备完成的。
第一,腾讯AI专家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和温室环境,建立一个模拟气候环境和作物生长的仿真器。
第二,在农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上,搭建一个人工智能管理系统。比如,对温室的光照、通风、温度、湿度、CO2浓度怎么控制,何时该浇水、打顶、剪枝,所有人类种植的步骤都会植入AI系统。
腾讯AI团队在荷兰种下黄瓜后就回到了中国,通过远程观测,啥事都不干,就能躺着收获。
AI系统相当于一个顶级农业专家,它从一开始就决定种植密度、留茎比例,到后来的留叶、留果策略都由它进行智能决断,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黄瓜的产量。
一般来说,黄瓜的亩(666平方米)产大约在15000斤左右,折合每平方米产量22斤。
而腾讯AI却在61平方米的温室内,种出了6992斤黄瓜,平均每平方米114斤,产量足足是人工种植的5倍多。
这些黄瓜质量稳定、形状统一,普遍为重375g以上的A级优质瓜,很快就抢售一空,最后一根还被AI团队做成了一道拍黄瓜。
人工智能之所以牛逼,在于它是一个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超级智能体,换句话说,它就是一个超级学霸。
它能通过自动学习,不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加以修正,不间断地积累正确的种植经验并加以优化,持续地迭代升级。这种“态度”和能力,人类远不能及。
中国曾创造了世界农业文明的巅峰,但是如今却成为一个笑线年,地大物博的我们光是从美国就进口了1600多亿元大豆、高粱、棉花等农产品。
除了马化腾对农业的关注,2017年,马云振臂一呼:“袁隆平先生把亩产做到一千(公)斤,我们网络技术,要争取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
2018年6月7日,阿里正式对外发布“ET农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指导农民播种、施肥和耕作,进行智慧选址,针对不同品种的果树选择最适宜的水土环境。
除了种植业,阿里ET农业大脑还迈出了人工智能养猪第一步。阿里云给每一头猪建立档案,包括品种、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等等,通过这一些数据,对猪的行为特征、料肉比做多元化的分析,大幅度的提升了养猪效率。
百度在农业的布局也早已展开,2018年9月,李彦宏召开ABC SUMMIT百度云智峰会。
百度云携手国内龙头农企中化农业,展示出一个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平台,从连接、理解、唤醒三个层面推动智慧农业体系建立。
京东的农业之路虽然起步稍晚,但是发展却走在前列。目前,京东植物工厂已经落地,它推出的一套智能水耕技术,彻底颠覆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种菜形式,一块足球场大小的菜地实现了年产300吨蔬菜的奇迹。(《两亿菜农慌了!刚刚,刘强东种菜开卖,价格低、不用洗、直接吃!》)
除了种菜,刘强东还成立京东农牧,推出人工智能养猪方案,第一个给猪刷脸,使用喂猪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极大地解放了猪农。
以前,我们种地都是习惯和经验使然,丰收歉收全凭天意。从这一刻开始,人工智能利用物联网获取的数据,不仅能监测水源,还能分析土壤成分,选择最适合种植的作物品种。
通过对农作物市场周期需求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人工智能还能算出市场缺什么,就指导农民种什么,供销脱节、农产品卖不出去的痛苦将永远成为历史。
另外,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筛选和改良农作物基因,口味好、产量高、抗虫性佳的品种将得到最大发挥。
在产中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还能监测环境数据和农作物生长情况,通过建立病虫草害特征分类数据库,可实现智能预防和管理病虫草害。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农药的使用,将降到最低程度。
在收获环节,AI与机械臂或机器人结合,就能轻轻松松实现24 小时自动化采收。当人力解放出来,当农民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收获之后,农产品怎么进行品质检测、分类和包装?别担心,计算机大脑和机器臂可以统统承包这些繁琐的流程。
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能永远不知疲惫地用大数据分析市场行情,制定准确的销售策略,最后由京东物流、菜鸟物流将农产品送达到消费的人手里。
原因是中国农业太落后了,中国7亿农民粮食总产量6亿吨;美国500万农民产粮5亿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开的数据,2017年全球粮食产量约为26.27亿吨。其中,咱们中国的粮食产量为6.18亿吨(夏粮产量14031万吨,早稻产量3174万吨,秋粮产量44585万吨),约为同期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3.5%。
而2018年全球粮食产量能有多少呢?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为25.87亿吨,为近三年来最低水平。其中,中国在2018年的粮食产量或可达6.25亿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预测的数据),比2017年提高1%左右,约为全球粮食产量的24%。
除了中国外,美国为全球粮食的第二大生产国,2017年的粮食总产量接近5亿吨,并且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根据美国农业部长SonnyPerdue称,2017财年美国农产品出口1405亿美元, 比上年增加近109亿美元,创下历史第三高点。
聊完农业再谈谈服务业,最近,不管是餐饮业还是酒店住宿业的服务员要警惕了,三巨头对这一块吞食已初露峥嵘。
在2017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振臂高呼:“过去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30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
当时,台下一阵哄笑,谁也没有拿他的话当线年才起步,马云就让自己吹过的牛皮慢慢的变接近现实。
这是全球第一家支持全场景刷脸的黑科技酒店,带上一张脸就能在酒店吃喝玩乐,畅行无阻。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脸”!
阿里未来酒店有近300间房,预定时,我们大家可以先在APP上根据房型、朝向、楼层等喜好确定好房间。
与普通的网上预订酒店,再到店登记的流程不同,在未来酒店只需在手机上刷一下脸就能完成预定,传统的单号、密码等人工验证步骤全部消失了。
登记完毕后,电梯会启动等候系统,这时机器人带客人去房间就不必再费时间等电梯了。
到了房间门口,你会发现门上有一个环绕蓝灯的电子猫眼。跟它对视一下,嘀的一声,房门就能为你打开。
房间内的空调、灯光、窗帘等设备全部不用手工操作,我们只要对着天猫精灵下达指令,一切躺着进行都可以。
我们上面说过,办理入住后你的一张脸已经覆盖酒店全部场景,也就是说去餐厅吃饭只要带着你的脸就行了。
当你走进餐厅,人脸识别系统就会识别出你的身份和房间号,所有餐品将自动被记录到消费清单,无需结账或签单,用完餐后拍拍就能走人。
是的,你的脸在未来酒店畅行无阻,当你想要健身游泳,刷个脸,健身房的所有器材任你使用。
此外,普通健身房一般只在7:00-23:00开放,而刷脸健身房摆脱了人力服务的局限,24小时随便玩。
如果晚上想去酒吧放松一下,阿里未来酒店的机器人调酒师能调出众多口味的鸡尾酒和咖啡,从添料到调制一气呵成,你只要选择最喜欢的口味就可以了。
你在餐厅等地方的消费无需现场买单、签单,离店后会随房费一起由支付宝统一扣款。
它取消了前台,大幅缩减了接待、安保、财务等人力,把人效比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等规模的传统酒店若需要250个员工,在未来酒店只需100个就足够了。这当然是对传统酒店的大颠覆。
我们看到,最近酒店业接连被曝出“床单门”“毛巾门”等卫生问题,背后的毒瘤就是基层服务员收入过低和要求逐步的提升的矛盾。
在国内,大部分酒店的人力成本占到营业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服务员数量过多,平摊到每个人头上的薪酬非常低。通过人工智能最大限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在职服务员待遇,他们就会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传统酒店业一直存在着部门数据分散、职能部门人员冗余、流程庞杂、成本高昂等一系列问题。
早在2016年,阿里旅行就宣布与如家酒店集团战略合作,如家的3000家酒店加入阿里未来酒店2.0。
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无疑是时代巨变的推手,一个又一个颠覆破土而出。阿里和腾讯挥舞着人工智能的利剑,在中国经营了千百年的农业和传统酒店瞬间被逼上绝路。